原文:電子時報:鼓勵創新從資訊教育扎根 自由軟體開創新價值有待突破
科技部積極鼓勵科技創新,不過就資訊領域而言,非蘋電腦一開機千篇一律是微軟Windows作業系統和商業軟體,讓民間有識之士感到十分憂慮。中華民國軟體自由協會18日發表最新版Linux電腦作業系統 ezgo 14,希望能喚起台灣硬體產業界重視自由軟體的發展潛力。相關學者更表示,自由軟體價值不在軟體本身,而是可以在非軟體產業創造新價值。
教育部校園自由軟體數位資源推廣服務中心執行秘書孫賜萍指出,自由軟體的意義是可以自由應用、流通與複製。以資訊教育為例,如果學生只能學學校有買授權的軟體,學校經費不足沒買的就無法接觸,會造成資訊應用能力的限制。更何況現在商業軟體有的功能,自由軟體幾乎都有。只要教師願意,學生的資訊教育就不會受限。或許自由軟體不如商業版華麗,但對使用者而言仍綽綽有餘。
近年來,受全球風氣的帶動,台灣的自由軟體討論社群也不斷的興起。而政府也陸續在政策、教育推出各式不同計畫,期望藉由這些計畫的執行,帶動台灣自由軟體的應用。不過自由軟體由於影響到商業軟體公司的利益,因此處處受到打壓。就連電腦代工廠也顯少與自由軟體社群往來,或提供預載Linux作業系統的產品供消費者選購。
中華民國軟體自由協會協會理事長翁佳驥指出,在Windows平台上目前已有許多人使用如Firefox、Ink scape、GIMP、LibreOffice等自由軟體。其實在不同作業系統中,自由軟體存取的檔案都具有非常高的相容性。台灣推廣自由軟體已超過20年,自由的精神就是使用者有選擇的自由,只不過台灣PC/NB品牌廠商對推出非Windows作業系統的產品並不積極,頂多就是銷售無作業系統的電腦。然而在美國,Dell公司有提供Windows和Linux Ubuntu的PC供消費者自由選購。
智慧型手機、平板電腦普及後,有人會認為PC/NB可能沒落。翁佳驥認為,智慧型手機主要是資訊接收器,其效能仍無法和PC/NB相提併論。而PC/NB除了接受訊息,更適合創造許多服務和內容,所以個人電腦仍會持續在人類的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。
台北市立敦化國民中學數理資優班老師劉睿荷指出,該校數理資優班的電腦打開就是EZGO的作業系統,學生因為接觸自由軟體而有更好的表現。許多學校花了上百萬元採購蘋果iPad、3D列印機,但後來發現並沒有發揮提高學生創新力的效果。反而利用自由軟體,自己建模可以學到更多。她強調,唯有親自操作,才能誘發真正的學習興趣。
自由軟體的概念是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Richard Stallman所提出,他認為自由軟體是全人類共同的財富,應該自由傳播。翁佳驥強調好用的軟體應該自由分享,而不是處處受限制。其實自由軟體社群沒有營收,無法和微軟這樣的巨人抗衡。他們的訴求並不是要取代Windows,也不是呼籲使用者不要用微軟產品,而是在電腦世界裡,使用者應該有權利選擇作業系統。
有人認為自由軟體很難用,其實那都是長期在商業軟體環境下的錯覺,自由軟體現在的問題是使用者不會用。朝陽科技大學副教授洪朝貴表示,包括樹莓、比特幣都是從自由軟體發展出來。自由軟體價值不在軟體本身,而是可以在非軟體產業創造新的價值。政府積極鼓勵創新,在資訊教育扎根工作上,如果能從學習自由軟體做起,未來台灣年輕人將會有更優異的創新表現。
- Log in to post 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