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unfire, Image by ThePixelman from Pixabay

社群龍頭 Meta 於 7 月 6 日推出的微部落格社群服務「Threads」,推出後成長態勢極其迅猛,即使在一個月後,日活躍用戶大幅滑落、只剩下 8 百萬人,但從聯邦宇宙的角度來看,依然是一隻龐然巨獸。這樣的巨獸,卻大張旗鼓宣稱將支援 ActivityPub 協定,它究竟能為聯邦宇宙帶來新的活水,還是會反客為主、把聯邦宇宙變成 Meta 的囊中物?聯邦宇宙的居民們形形色色,又對 Threads 抱持著怎麼樣的態度?就讓這期軟體自由電子報,帶大家看看吧!

事件背景

Meta 旗下的社群應用 Instagram(IG),特色為影像敘事及社群互動,根據 DataReportal 的報告,廣告商在 IG 上所能覆蓋的用戶,高達 16.28 億人。很妙的是,主打影像的 IG,卻推出了文字類的新社群應用 Threads,除了劍指 Twitter,更宣稱將支援 ActivityPub 協定。IG 挾其龐大的用戶基數,只花了不到五天,Threads 的用戶數就突破了一億人,雖然其成長幅度在不久後迅速下滑,日活躍使用者數量也從最高的 4 千 4 百萬,降至 8 百萬,但不少評論家認為,Threads 的未來仍有可期。

而關於 Threads 要支援 ActivityPub 協定這件事,我們先來看看 Meta 的宣告,以下節錄自 Threads 的新手指南,「Threads 與聯邦宇宙」這一節:

Threads 目前未開放給所有人使用。

我們計畫讓 Threads 成為聯邦宇宙的一部分,聯邦宇宙是由第三方經營的不同伺服器所構成的社群網路,這些伺服器已建立連結並可互相聯繫。儘管聯邦宇宙上的各個伺服器皆獨立運作,但能夠與聯邦宇宙上以相同通訊協定運作的其他伺服器交談。我們計畫讓 Threads 使用名為「ActivityPub」的通訊協定來與其他支援此通訊協定的伺服器交談。

但原本就在聯邦宇宙裡的眾多社群成員們,對此有什麼看法呢?

社群成員的各種立場

《Wired》雜誌的一篇文章提到,在 Threads 推出之後沒幾天,一位來自 Meta、名叫 Ben Savage 的軟體工程師,在 W3C 的開發小組郵件列表中介紹了自己,並熱情表示,「想知道 Meta 可以為這個生態系貢獻什麼?」「我真的很有興趣看到這個可互通的(interoperable)未來會如何發展!」許多成員對歡迎 Savage 表示歡迎,也有人期待 Meta 能有具體的作為,也有人忍不住酸言以對,但更多的是對社群巨頭的質疑。

當 Threads 才幾週大的時候,其使用者數量就已經超過了積累十多年的聯邦宇宙。樂觀者認為,聯邦宇宙與 Meta 之間,將找到一種既能吸引廣泛的受眾、又能保持其特殊社群價值的方式。中立者則認為,聯邦宇宙的核心價值之一就是「開放」,要不要與 Threads 建立聯盟,取決於每個 instance 的決定,不應預設立場。而持反對立場者,有的認為:聯邦宇宙應該保護其小型、社群驅動的本質,以共享和開放的精神為特點,而不是追求利潤或以十億計算的使用者基數;有的則懷疑,ActivityPub 協定只是 Meta 的公關手段,Meta 並不想貫徹聯邦宇宙的精神。

大型平台與去中心化的矛盾?

其中,也有人像 Erwin Ernst Steinhammer 這般,認為社群巨頭的本質,就是跟去中心化的聯邦宇宙互相矛盾,因此,最大的問題將會是審核和解除聯邦關係(defederations)

⋯你們會投入多少資源在審核上?目前聯邦結構的一個大優勢是,審核者是他們所審核社群的一分子,因此了解脈絡和該社群的社交規範;此外,根據學術估計,大約每 500 名使用者就有 1 名審核者,Meta 會以相同的方式組織他們的服務,並有足夠的人力比來達到類似的審核嗎?另一個問題是,有些人擔憂 Threads 上已經孳生了一些仇恨團體,這可能導致大量的 instances 對你們解除聯邦,這帶出一個問題是:當幾乎所有 instances 都可能解除與你們的聯邦關係,你們為什麼還想實作 ActivityPub?

Mastodon 公司的 CEO Eugen Rochko,寫了一篇長文來回應 Mastodon 使用者們的擔憂,大致關於 Threads 的廣告、個資蒐集、內容審查等政策,會不會影響到其他 instances(答案是都不會喔)。Rochko 在文末表達了他們公司對於 Threads 的立場:

多年來,我們一直在倡導平台之間的互通性(interoperability)。當這些平台變得具剝削性質時,使用者切換平台的最大障礙是社交圖譜(social graph)的鎖定,切換平台就意味著放棄你認識的每個人和認識你的人。大型平台採用 ActivityPub 不僅是對去中心化社交媒體運動的驗證,而且為這些被平台綁住的人提供一個管道,得以切換到更好的服務商。這又反過來給大型平台施加了壓力,要求他們提供更好、更少剝削的服務。對我們的志業來說,這是一場明確的勝利,希望這能迎來更多勝利。

結語

近年來,從開放源碼、開放知識到開放標準的社群,都逐漸看到大型商業公司的身影,我們在軟體自由電子報第 7 期、對開放街圖社群的訪談中也有看到類似的狀況,顯然,眾多開放社群與商業巨頭的互動已不可避免。對聯邦宇宙來說,Meta 的參與既是一個挑戰、也是一個機會,如何在保持其核心價值觀的同時,又與一間(有可能)跟這些價值觀背道而馳的大型公司和平共處。不論結局如何,想必這場博弈將成為足以留名史冊的、開放社群與大型商業公司互動的經典案例,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。

(歡迎繼續閱讀下篇:軟體自由電子報 #10 | 聯邦宇宙的七月砲火(下):流離尋岸

Image by ThePixelman from Pixabay